北宋初,吴越王在杭州梵天寺,要建一座木塔。塔建到两三层时,吴越王登上去,感到有些摇晃,追问原因。主持施工的人回说:因为塔上还没铺瓦,上面轻,所以产生摇晃。可是,待塔完工,瓦也铺上了,塔仍然有摇感。
明代·仙山楼阁图
绘画中的建筑,似有一种科幻世界的即视感
北宋初,吴越王在杭州梵天寺,要建一座木塔。塔建到两三层时,吴越王登上去,感到有些摇晃,追问原因。主持施工的人回说:因为塔上还没铺瓦,上面轻,所以产生摇晃。可是,待塔完工,瓦也铺上了,塔仍然有摇感。
施工者急了,没有办法,又怕失职之罪。听说,有一位叫喻皓的人,对建筑很有研究,于是前去讨教。喻皓给了一句话:只需在各层铺上木板,用钉子钉紧就行。按此方法,塔身果然变得稳固。
宋代·杭州西湖清趣图
后来,宋太宗在京城建造开宝寺塔,喻皓则参与主持这项工程。但是,塔建成以后,人们发现塔身,竟然有微微的倾斜。难道是一件失败的工程?对此,便质问喻皓。喻皓回说:京城地平无山,又多刮西北风,令塔身稍微的倾斜,为是的抵抗风力,估计不到一百年,塔就能被风吹正。
原来,这个倾斜设计,正是为了塔能更长久的留存。这个方案既新颖又大胆,纵是隔着一个时空,也能感受到里边的特别之处。
宋代·楼阁图
在留存于世的许多绘画中,都记录有宋代许多的建筑物,像闻名于世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就展现了诸多当时的建筑。
经济、工艺和科学技术,都有着重大发展的宋代,在建筑结构与建筑艺术上,变得日趋完善完美,产生了喻皓、李诫这样的建筑大师。李诫,曾主持修建开封府廨、太庙及钦慈太后佛寺等大规模建筑,还编写了《营造法式》。当中细论了建筑的各种设计、标准、规范和有关材料、施工定额等制定。这是中国第一本,详细论述建筑工程的名作,影响深远。
唐代·江帆楼阁图
宋代·山楼阁图
宋代建筑类型多样,既有唐代雄浑的特点,给人一种严谨的风格,同时,还有另一种轻柔的感觉。由于文人的哲学观,对建筑与建筑环境的平衡与结合,建筑物也在追求自然之美,追求意境与艺术化。
明代的文震亨在《长物志》里总结:居山水间者为上,村居次之,郊居又次之。而混迹尘世,要须门庭雅洁,室庐清靓。亭台具旷士之怀,斋阁有幽人之致。
明代·仙山楼阁图
清代·王翚画作
宋代工程师与工匠,用各式材料建筑了房子。另一方面,宋代文人也在用另类的材料,给自已打造了一个独特的空间。这种独特,比之喻皓的新颖设计,又是不同。而是以更新奇的建筑方式,建造一种特殊的空间。
这个空间,就是焚香用香的空间,即亦可称香室。而建造所用的材料,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,是如空气般的气体,就是香。香之气,则似如建材围墙。可以说,有香之地,有香气之形影,便是香空间,就是香室。正是以无形的气体,当成香室空间的建造材料。
明代·文徵明画作
宋代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。宋人的用香,集其大成。用香空间的出现与运用,在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。
用香空间,在宋代得到一个完善,宋人从一些本来属于日常生活的细节,提炼出来,用之于香室,并把它变成一种高雅的情趣,而且因此为后世奠定了香室空间的基调。
宋代的香室,通常在大房间里辟出一个小间,设隔成一个暖阁,然后置炉,燃香。根据南宋人的记录:香室,装折围地,方方七尺,易容元亮,著净名床。以小炭烧香,香味长宜。宋人的一尺,约为三十厘米左右,其一般的香室大小可推算得出。像陆游、杨万里等人的诗词里所说的暖阁,当然也是焚香之室了。
明代·项圣谟画作
明代·沈周画作
宋代的焚香,在世俗与宗教的世界中都广泛应用。用香空间及相关香事活动,正是当日的雅趣之一,焚香、品香等等,在宋代的文人生活中十分常见。比如陆游形容的:方与香而为友,彼世俗其奚恤。其日常生活中的香事,香席、香室、香居,是宋人禅意生活的一种追求。
焚香成为风气,香室的营造也应运而多有。香事下的香室空间陈设,是多种制作极精巧的香器构成的。比如各式香炉、香盒等等,甚至还有薰阁、庭院。小由香具,大到空间,焚香仪式就这样,在一个雅趣的氛围中展开。
明代·杜堇画作
在用香的空间中,一般有各样的香具,最突出的显然就是香炉了。
香炉对于香室,正是形成一个恰好的呼应,是用香、品香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器具。同时,在香室的空间中,还有与香炉配套使用的辅助用香工具,比如,香几、香盛、香盘、香瓶、香盒等。这些焚香工具,将开始作为文人的清雅供物,逐渐变成文房玩具。这样,书房中安置这些香具,在某一时刻,甚至就直接成为香房。
明代·文徵明画作
希 言 自 然 www.xyzr-attitude.com
长按二维码进入希言自然订阅号
长按二维码进入希言自然会客厅
香事、茶艺、插花,被视为中国的生活雅事,是中式生活的体现,体现了国人待人接物、修身养性的生活哲学。【详情】